本网讯(通讯员陈泽强、沈欣)2014年12月30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楼报告厅,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年终总结大会召开。
校长李晓红,副校长舒红兵、李建成,中心主任李德仁院士、副主任龚健雅院士,中心七个方向首席科学家及助理,核心协同单位负责人等50余人出席。
李晓红致辞表示,武汉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中心建设和发展,为中心的各项体制机制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他希望,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协同,全面支撑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李德仁回顾了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团队来源以及目前建设情况,明确了中心的发展目标,描绘了各方向协同创新的蓝图。
龚健雅详细介绍了中心运行管理情况,重点阐述了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措施与执行情况,并对中心运行管理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
地球时空基准方向首席科学家李建成院士、空天信息获取方向首席科学家张庆君研究员、空间通信方向首席科学家陆建华教授、空间网络方向代表刘锋教授、卫星导航定位方向首席科学家助理施闯教授、遥感对地观测方向首席科学家助理单杰教授、空间信息服务方向首席科学家龚健雅院士,分别代表各自方向报告了2014年工作情况和2015年工作计划。
2014年中心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我国首颗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的突破,关键通信技术指标优于铱星等国际先进水平;研制了资源三号卫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平面和高程中误差优于5米,可满足全球测图要求;建成全球第五个IGS数据中心,成为全球仅有的3个同时承担IGS分析中心和IGS数据中心任务的研究机构之一;合作建立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研制地理信息协同计算平台-GeoSquare;突破了高精度高程模型中严密地形改正等关键技术,实现我国新一代大地水准面模型CNGG2013;完成了“高分”、“资源”后续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实现了米级空间分辨率、多光谱综合光学遥感数据获取;成功研制基于L-DACS 的航空宽带数据链系统,在高集成度通用航电系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与会专家还讨论了2015年主要工作安排,并对中心发展提出中肯建议。
据了解,该中心成立于2012年,旨在形成地球空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服务技术体系,为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中心由武汉大学牵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核心协同单位。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