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石立特)2020年10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魏勇研究员应邀来我室进行访问交流,并作了“我国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进展”学术前沿讲座。
魏勇研究员指出:我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深空探测大国。未来十多年间,我国将对月球、火星、木星、小行星、彗星等各类目标开展系列探测。我国的行星科学脱胎于地球科学,当前已设定的二级学科包括行星物理学、行星地质学和行星化学,然而这并不能成为行星科学强国建设的全部支撑。从长远发展潜力与布局看,我们依然需要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发现和产出,以及行星科学的国际领军人才。为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培养高水平行星科学人才队伍,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已成为我国各相关高校的共识。通过“高起点、快发展、广交叉、深融合”地发展行星科学,加快完善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布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是我国深空探测事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魏教授的报告,生动而充实,提升了学生对行星科学的认识。
报告结束后,老师和同学纷纷提问,魏勇研究员均一一细致解答,现场互动积极热烈。针对现场师生立足于武大遥感测绘的学科优势,就行星科学一级学科与空间信息可结合性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方面进行提问。魏勇研究员表示,随着人类对空间探索的拓展以及对空间认知的加深,以空间大数据为特征的深空科学探测成为未来一种新的可能,这与武大遥感测绘学科具有广泛的交叉和结合点。此外,行星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不局限于单纯地输出深空探测科研人员,魏勇研究员从“太空服”、“速溶咖啡”等产品的研发历史和行星科学的关系入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示了深空探测发展对工业与民生的作用和影响,解决了同学们对相关学科未来就业的疑惑。最后实验室杨旭书记对魏勇研究员的发言进行了总结,鼓励同学们不断学习、开阔眼界、未来在交叉学科领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魏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A类先导鸿鹄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助理、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秘书长。2003年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8-2013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做博士后,2013年底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聘为研究员。2014-2020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秘书长。长期从事行星多圈层耦合、行星磁场与宜居性演化、行星探测等方面的研究,在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科学通报、中国科学、Science、Nature Astronom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获EGU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常务副主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