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姚远)2025年3月23日上午,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江万寿研究员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低空飞行全域环境风险量化测评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与应用”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武汉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吴红波副院长,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武汉大学张过教授以及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办主任姚远主持会议。

图1 参会人员合影
吴红波副院长致欢迎辞并宣读了专家组名单,对咨询专家组成员一直以来对武汉大学和项目组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指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低空飞行安全是低空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全域环境风险量化测评是低空航路网修建的基础,希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低空服务部门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我国低空安全生态的构建。
随后,李德仁院士为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颁发了聘书。

图2 李德仁院士为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
江万寿研究员作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汇报后,各课题负责人分别作课题实施方案汇报。项目组拟从飞行器自身的飞行风险和对地风险两个方面入手,突破低时变地表风险要素提取大模型和高时变气象异常、人口聚集等胁迫要素预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低空飞行全局环境的风险量化测评模型,填补低空飞行风险标准规范空白,落地低空航路规划示范应用。张过教授作补充发言,介绍了团队于2025年2月下旬在安阳开展的低时变地表风险要素提取、高时变胁迫要素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验证试验,并利用物流无人机实装验证了城市物流航线、城市医疗航线和山区物流航线等三类航线的机动性、安全性和隐蔽性,初步评估了安阳数字航路网布局质量和运行质量,摸清了项目的痛点和难点,为项目高质量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3 江万寿研究员作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汇报
专家组组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研究分院刘碧松研究员、万丰锦源控股集团研究院郑建明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谢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学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新军教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毛冬艳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北京市智慧交通发展中心刘浩研究员、北京鸢飞科技有限公司周震博研究员等咨询专家组成员仔细听取了项目及课题负责人的实施方案报告,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强调项目团队要在良好的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课题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在突破关键技术的同时,强化相关标准的研制及其应用,为低空飞行安全提供可信的风险地图,打造应用示范样板。
李德仁院士作会议总结,指出项目要面向国家新质生产力,突破低空复杂环境探测中几何、属性、时效性等难点,为低空规模化安全飞行提供可用、开放的低空下垫面产品,助力我国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图4 李德仁院士总结发言
据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低空飞行全域环境风险量化测评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与应用”项目下设五个课题。课题1“空天协同多分辨率低空地理信息底座构建与动态更新技术”负责人为武汉大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监刘文轩;课题2“高时空分辨率低空飞行胁迫预测技术及软件研发”负责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杨博副教授;课题3“低空飞行全域环境风险量化测评技术及系统研发”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江万寿教授兼任;课题4“低空飞行全域环境风险量化评估标准研究”负责人为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蒋大鹏高工;课题5“低空飞行风险量化测评示范应用”负责人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部门总监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