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石立特)由武汉大学邵远征副研究员代表中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地理信息 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 第2部分:实现模式》(Geographic information -- Content components and encoding rules for imagery and gridded Data -- Part 2: Implementation schema)提前1年顺利完成编制工作,于2020年7月份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标准编号为ISO/TS 19163-2:2020。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将更多的中国地理信息优势技术推向国际,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理信息和遥感关键国际标准研究”课题的支撑下,武汉大学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ISO/TC 211国内技术归口办公室开展了ISO 19163-2的研究工作,经过充分论证和各成员国投票,该提案于2018年2月正式通过立项。该项目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邵远征博士负责,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挪威和泰国等国家的5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了标准的编制工作。
《地理信息 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 第2部分:实现模式》(ISO 19163-2)针对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面向专题格网数据(包括数值型专题格网数据、分类型专题格网数据)及影像数据(包括微波数据、光学影像数据、合成影像数据),定义了可操作的编码实现方式,从而支撑地球科学领域对影像与格网数据的网络互操作要求。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实现了对多来源、多类型遥感影像与格网数据在内容模型上的统一编码,为影像数据的生产、使用和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共享与互操作实现模式上的一致性基础。该标准有助于提升全球地球观测系统(GEOSS)、“一带一路”倡议中对地观测数据的共享服务能力,为综合对地观测、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出标准化的数据支撑作用。
目前,ISO/TS 19163标准已经发布两部分,其中ISO/TS 19163-1:2016《地理信息 影像与格网数据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 第1部分:内容模型》(ISO/TS 19163-1:2016),由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牵头制定并于2016年1月正式发布。
近年,我国在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化领域成绩显著,由中国专家主导编制的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已发布4项,即将发布1项,在研3项,呈现出阶梯式可持续发展趋势。自然资源部将组织国内技术归口办公室,持续支持我国专家参与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中国在地理信息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为不断开拓地理信息领域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