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4点,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原院长,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边馥苓教授做客由中英文咖啡合办的“使命担当,开拓创新,与‘中国GIS女杰’边馥苓教授面对面交流”的活动。通过聆听边馥苓老师讲述她将个人命运和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结合的故事,启发新一代测绘遥感地信人对当下使命和担当的思考,引导同学们对“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一个永恒话题的再学习。
“当我退休的时候想起来唯一觉得心安理得的,就是我觉得我这一生没有白过,还是做了一些事情,觉得自己没有虚度一生,也没有虚度每一天,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所以退休了就等于是退出了江湖,现在在家里就是养花种树、锻炼身体,干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边馥苓老师情真意切地道出了这番肺腑之言,让大家深感倾佩和感动。她告诉大家的第一点就是人应该要成长,所谓成长不是说从十岁长到了二十岁,而是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不虚度时光。正如边老师从考进原武汉测绘学院的航空摄影测量系时对专业的不了解,到有兴趣并热爱专业,再到为专业付出毕生的精力,这是她的成长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边老师经历过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边老师曾主动要求去西北大戈壁滩劳动锻炼。白天,她背着笨重的经纬仪带头爬上钢标测量,在连续好几天没有盐吃的情况下将泥土加入菜中品尝咸味,即使在极度饥渴的情况还是只敢小心翼翼地一口一口喝水;夜晚,她只能铺着一条毛毡睡在冰冷坚硬的地上。甚至面临过被狼群包围、毛毡下有蛇的危险。“真的是走哪儿哪儿艰苦”,但是边老师心中一直有着自己的理想信念,那就是“一杆红旗引路,一顶帐篷扎营,人在戈壁,心怀全世界”。她觉得自己深处戈壁滩就是在干革命,就是服务于祖国需要。虽然这些艰苦难以想象,但是边老师都咬着牙挺过来了,她觉得这就是一个成长过程。
边老师主持承担过很多地方的系统开发项目,她坦言最大的受益者是她的学生,她创办的GIS班在实习的时候缺少经费,但是当时海口、深圳这些地方的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在这些地方做项目的时候各种条件都比较好。连续八届学生都是边老师带着去各个大城市的规划部门实习,GIS专业就是这么办起来的。
国内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一直到博士后工作站,武大有着完整的GIS教育系统,边老师说武大是全世界当中具备最完整GIS教育的高校。边老师将这项成就归功于学校这个强大的后台,同时她自己有一个很强大的团队,她认为自己只说说是干不成事情的,必须得有人干活。当时她的博士、硕士以及本科生一直就跟着她,自己走到哪儿他们跟到哪儿。这些同甘共苦的经历让她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好,她笑道自己“既当妈又当导师”,学生对自己同样也是关怀备至。
她也很感谢学校和国家在自己漂洋过海,游走在外时都没有忘记自己,她非常感动,觉得是自己的光荣,也是身为航测遥感人的光荣。当年自己进校选择的航测遥感专业,只是测绘学科下的一个二级专业,在招硕士、博士的时候也是一个二级学科,到现在听说已成功申请到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她感慨这个过程很不容易,经过了很多代人团结协作的努力。
“所以说你们现在赶上了好时候,一个好的大平台是多少届的老师学生共同的努力沉积下来的一个成果啊,是吧?应该好好珍惜”,边老师语重心长地向大家说道。她说自己做了十六年的助教,八年的讲师,四年的副教授,最后当上教授。现在年轻人都比自己快多了,有的很年轻就被评上博导,这也说明时代在变化,社会进步得越来越快,大家条件也比较好。一定要珍惜这样一个由很多代人的心血凝聚汇总起来的非常不容易的大平台;另外,边老师希望大家还是少想一些物质条件。
边老师50多岁到澳大利亚去访问,刚开始生活费很紧张,过得很艰苦,系主任对中国人的来信也是不过目直接扔纸篓里,这让边老师心里很难受,后来由于她协助系主任的一个的博士生解决了研究难题,系主任充分肯定了边老师的学识和能力,帮她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因此,边老师向同学们强调中国人出去还是得争气!后来系主任以高薪恳请边老师留下,被边老师婉拒,她觉得自己回来是回对了,回来后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边老师觉得自己回到这个学校后受到了很大的尊重,在GIS领域,在全国包括国家测绘局等,大家都很尊重自己,从而在开展事业时少了很多阻力,自己的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边老师觉得这个比在国外拿多少万买什么房都要好。
如今,由于边老师的孩子都在国外,她也长期定居在国外,但是边老师坦言自己并不喜欢呆在国外,因为自己在这里60年,一想到这些同事、同学、弟子,会涌现出很多美好的回忆!当然自己在国外地处美国的高科技中心硅谷,有时候也经常会去听一听高端峰会,可能有时候听一听就一知半解了,她也很期待碰到武大的人。以前指导博士生时,每天晚上都要边看博士生的研究内容边查资料直到半夜三更,退休以后就没有这个负担,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她认为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应该已经放下很多东西,应该支持年轻人的成长,支持他们去创造事业。
(主持:韩承熙 摄影:郑昊焜 摄像:丁锐 文字:董佳丹、修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