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送走了忙碌的2019年,我们迎来了希望的2020年!值此美好时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全室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海内外校友和关心、支持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最热烈的节日问候和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2019年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态势喜人,捷报频传。实验室所在的“遥感技术”学科被国际知名大学排行榜再次排名“世界第一”。这是学科的荣耀,也是实验室的光荣!
实验室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龚健雅院士、吴华意教授、王密教授等5位学者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芬兰籍陈锐志教授和德国籍Timo Jochen Balz教授被邀请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外国专家招待会。实验室核心成果支撑的5套通导遥一体化的移动测量系统(MMS)亮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综合运行管理中心(MOC系统)被誉为“最强大脑”,为赛事保驾护航。
2019年,由实验室牵头研制的“珞珈一号”01科学试验卫星已向2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亚等)4000多注册用户共享分发了36万多景夜光影像,并持续开展系列低轨导航信号增强实验。
2019年,实验室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主持项目1项、课题2项,参与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优青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9项,青年9项,专项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研到账经费约为1.61亿元人民币。由李德仁院士与李熙副教授联合主持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夜光遥感”项目入选对地观测组织GEO2020-2022工作计划,成为武汉大学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项目。
2019年,实验室发表SCI/SSCI收录450篇,EI收录419篇,ESI高被引论文52篇(第一单位23篇),国内重要中文期刊收录95篇,出版专著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奖9项(特等奖1项,一等2项、二等奖6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7项,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1项。
人才培养始终是实验室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是实验室的优势所在。2019年,研究生相继荣获IEEE全球数据融合大赛双视影像语义3D挑战赛冠军、单视影像语义3D挑战赛亚军、“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欧比特杯”高光谱影像智能处理应用大赛特等奖、一等奖、“李小文遥感科学青年奖”、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青年创新基金论文”奖等多项殊荣。
实验室人才培养措施有力,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全链条国际化角度出发,发展国际化课程体系、导师团队、支撑平台、国际化培养环境,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设立“双一流”大学生创新训练专项,资助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用高水平科研反哺本科教育。进一步建设研究生研究学分课、工程案例课,带领研究生深入企业调研,面向学术前沿、国家和行业需求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实验室研究生学术交流品牌——GeoScience Café,2019年举办30期中文讲座,累计达到243期。English Geoscience Café举办10期英文讲座。研究生社团参与筹备暑期学校、实验室开放日、桂林国际会议Panel Discussion等多项大型活动。设立“星湖咖啡屋”专栏邀请知名教授与研究生面对面分享学习成长心得。组织100余位研究生赴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华为武汉研究所、烽火科技园等企业调研,近距离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领悟行业智慧和精神。重视研究生学习、交流、成长价值的汇集与沉淀,出版研究生学术报告文集《我的科研故事》第四卷,《KNOWLEDGE AND INSPIRATION IN MOTION》(第二卷)。编印《致敬青春2019》等合集。
积极实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开展的双硕士学位项目招收新生9名。推进“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地球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分别开展双硕士学位项目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学位项目。举办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暑期学校,吸引美国、德国、印度等25个国家122名学生参与。举办第三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博士生论坛,与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三校联合举办博士论坛序幕。设立高水平研究生短期出国研修资助,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11名研究生获得实验室资助出国短期研修。13名研究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联合培养。73余名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留学生教育稳步发展,目前在读留学生总数达到78人 。
2019年,实验室国际交流十分活跃。张良培教授当选2019 IEEE会士,陈晓玲教授荣获法国保罗·萨巴蒂埃(图卢兹第三)大学名誉博士,杨必胜教授获卡尔·普夫里希奖。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14人次;国际学术机构任职18人次,国际刊物任职38人次。主办/联合主办社会地理计算与空间智能服务国际研讨会、大数据时代测绘地理信息科学进展暨“数字广西”国际研讨会等多个国际会议。依托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武汉大学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共建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专家委员会人才培养网络节点,与墨尔本大学、哈佛大学空间数据实验室共建研究中心,并成为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时空信息创新中心海外节点。派出140多人次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40人次到实验室讲学。由李德仁院士担任主编的英文学术期刊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GSIS)2019年入选“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201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专项经费持续资助实验室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宁夏中卫定标场建设积极推进,激光几何定标、移动点光源靶标、自动角反射器、星载SAR有源定标器等设备先后完成研制;卫星地面站完成了接收系统上行测控、下行高码速率数传设备的改造工作,顺利完成了改造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在对原有常态化接收卫星继续接收的基础上与其它卫星机构开展合作,新增对国内外多颗卫星数据接收,合计接收“珞珈一号”01星、aqua、terra、委遥1号2号、京师1号、NPP、NOAA20、ofo1、TY-19等卫星的数传、遥测数据2032轨次,并配合“珞珈三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开展了测控、接收,地面数据传输等多项测试。
2019年是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诞辰110周年,实验室与兄弟单位共同举办了“纪念王之卓院士诞辰110周年大会”,并编印《传承的力量》,传承和弘扬王之卓院士的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同时,2019年也是实验室成立30周年,实验室召开了“30周年发展研讨会”,并编印《我与实验室》,回顾实验室发展历程,积淀实验室深厚文化。
时替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2020年,实验室将迎来新的发展,许多美好前景值得期待。“珞珈二号”、“珞珈三号”卫星研制工作按计划推进,一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将协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我们还要招收和培养更多的优秀研究生,一批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也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2020年,是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更高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作为一所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流测绘遥感人才的神圣使命,肩负着推动测绘科技进步、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责任。我们将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以更高的目标、更严的要求和更实的作风,争创“双一流”,做出新贡献!
祝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新年快乐!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