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我的学习故事(6)——2018年金通尹奖学金获得者心得分享

2019-02-27
  • 阅读:

编者按:2019年2月20日,2017-2018学年金通尹奖学金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隆重举行。武汉大学测绘学科8名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获此殊荣。李德仁院士、武汉大学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测绘学科各培养单位书记和副书记、获奖学生、学生代表等近100人参加颁奖典礼。“品学兼优、以德为先”是金通尹奖学金推崇的价值导向,8名获奖学生长期注重学以致用,注重全面素质培养,注重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有机统一,素质和能力表现优异。为此,特邀8名获奖学生就学习和成长体会进行分享,以飨读者。

个人简介

刘琳,女,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2016级硕士生,导师为姜卫平教授,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曾获得武汉大学新生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学金,获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重庆大学优异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学术交流方面,曾赴俄罗斯参加“第八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3S国际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担任小组组长并作为代表之一向俄罗斯、蒙古等多国学生做交流报告,出色完成交流任务。

2017年新西伯利亚学术交流

社会活动方面,曾担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会主席,任职期间秉持“优秀传承,改革创新”的理念,改善了研究生会组织架构,成立心理部,并在公众号开设“心海寻踪”板块;创新宣传模式,优化宣传平台,新增官方QQ“GNSS小研”;拓宽文体活动涵盖面,首次举办师生趣味远动会、“北斗印记”摄影比赛;加强服务建设,首次举办女生节活动及“礼仪之邦与职场礼仪”讲座,为中心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在“第九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3S国际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接待俄罗斯师生。

项目实践方面,与小组成员一同撰写申报书和制作答辩PPT,成功申报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17年10月担任千寻公司校园大使,负责与千寻对接,进行校园招聘推广,协助举办沙龙活动,负责100多位求职者现场笔试和三场面试接引。

我的学习故事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2016级硕士生 刘琳

不知不觉我在武大读研的日子已经有两年半了,武大的学术氛围和武大人的家国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能够获得金通尹奖学金倍感荣幸,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为在武大最后的时光画上圆满的句号。

很高兴能在这里分享我的学习故事,回顾我在武大走过的路。

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知道自己保研后,就想过研究生应该选择怎么去生活,想了很久也茫然,只有真正到研究生阶段探寻后才能知道。刚到师门时,一个大机房里师兄师姐们都安安静静做着自己的事,默默坐到自己的位置,不敢贸然交流,怕打乱了一室静谧。那时不禁想,如果研究生一直像这样每天默默做科研,生活会多么枯燥和干瘪。对于我这么一个本科四年习惯了在社团里呆着的人来说,习惯了有一群小伙伴陪着做些志同道合有意义的事,听闻一共只有100多个学生的中心还有研究生会的存在,简直欣喜。

不逼自己一把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一起进师门的同门都没有进研会的打算,班上很多人也觉得研究生就是要学业为重,不可否认,但我向来喜欢追求多元化,希望能在学习之余经历一些不一样的生活。研会的纳新宣讲会和新老生交流会历来是放在一块儿,听完师兄师姐的答疑解惑就感觉研会很有爱,立马递交了报名表。有幸进入研会,看到一共只有26个人的团队,有点想念本科时候起码有40人的社团,担心之后的工作不好开展。接触最早的是学术科技节和羽毛球比赛,每次活动大家都特别积极,一起筹办一起宣传,一起听讲座一起参加比赛,慢慢开始有团体的感觉。小伙伴们其实特别独当一面,虽然人少,但大家将自己本科时候的经验带进研会来,在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工作居然也开展的有模有样。

12月初换了届,研会只剩下16个人,随之而来的却是中心最大的活动—元旦晚会。按惯例主要是秘书部负责节目征集、主持人选取、游戏和抽奖、新年祝福视频录制及制作等工作,不得不说这块儿很是耗费精神。征集节目十分困难,中心人少,并且工科院系学生本就大多内向,才艺不多。好在中心几位会吉他和小提琴的师兄愿意表演,减少了一些压力。东拼西凑找了研会几个同学准备了开场舞;打听到一位师姐学舞,想请她表演节目,又被师姐拉着,和室友三个人一起准备舞蹈,那时候时间已经比较紧张,只能每天晚上赶着空闲排练一个多小时。更艰难的是,女主持人也缺人选,最后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心里安慰自己就当多锻炼锻炼,掌握一项新技能,天知道只喜欢幕后策划的我要上台做了多少心理建设。晚会当天更是连轴转,和伙伴们一起确认负责各项事宜的人员到位,节目顺利彩排一遍,灯光音响PPT配合没问题等等等等,又因为要上场,还得花时间化妆,准备表演的节目,事情堆积忙的不可开交。那一整个晚会我都紧绷着弦,直到刘经南院士观看晚会到结束才离开,用行动表明了对我们活动的认可,才真正放松下来,回去睡了长长的觉。那时又正值期末,各种考试堆积,也忘记了怎么能撑下来那一个月。后来回顾晚会录制的视频,最大的感受却不是累觉不爱,而是收获与成长,还有不后悔。

GNSS中心2017年元旦晚会

熬过这一段最长最难的时光,接下来大家对研究生的活动更有经验,之后的活动就相对来说游刃有余。我们筹办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并且亲身参与到其中,活动的组织和举办不仅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还让我收获了并肩作战的友情和一段难忘的时光。

伴着研会一起成长

又一年元旦过后,我迎来了研会第二次换届,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参与了主席团的竞选,有幸当选主席。之前习惯了在毛大智师兄的指导和带领下举办活动,虽有主动思考,但真当自己处在这个位置,才发现我的能力还远远不够,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那段时间经常思考,我会想之后一年研会应该怎么走,会想我怎么协调各个部门,会想我们的活动是否需要创新,会想我自己又能做些什么。赶在寒假前开了总结研讨会,我们17个人一起梳理了未来一年的活动安排,我把自己关于新活动的想法和各个部长进行了探讨,他们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还好大家心有灵犀,都赞同新的一年多办些有意思的活动。

GNSS中心2018年乒乓球比赛

第一个新的活动“北斗印记”摄影比赛就在寒假拉开序幕,我们新拟了活动策划,创新了宣传推文,同时面向其他学院接收作品,迈出了研会第六岁的第一步。开学后恰接近女生节,在汪志明书记和王群老师指导下,我们筹备了女生节活动,为女生准备贴心小礼物,邀请所有学生观看心理电影增进交流,两位老师也亲临现场陪大家过节,新一学期的活动就此展开,各部门都干劲十足。为了更好地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服务,我们成立了心理部,寻找开展心理服务活动的方法,几经商讨后决定在公众号开设“心海寻踪”板块,推送有趣心理小知识,推荐相关心理电影,一点一滴渗透,使中心学子喜欢和信赖研会的心理服务。为了更好地收集师生的需求,我们创建了官方QQ“GNSS小研”,在群里发布消息和答疑解惑,受到一致好评,更坚定了我们要做好全方位服务的决心。为了丰富文体活动,在汪书记和王老师带领下我们筹办了第一届师生趣味远动会,体育部一次次开会,一次次修改规则,最后取得了中心师生体育活动参与度80%的成绩。各部门都有改进,学术部也不甘落后,邀请了我国著名礼仪专家李荣建老师做 “礼仪之邦与职场礼仪”讲座,讲座面向全校宣传,当我看到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甚至走廊都站满了人时,内心激动无法言说。

GNSS中心第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工作汇报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两年半以来研会有了很多新奇的改变,幸运的是,我陪着TA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感谢研会让我收获了耐心,感恩和成长。现在已经离开这个大家庭啦,想想十分不舍,那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光,值得珍藏和怀念。

二、现在走的每一步 都在为将来铺路

在武大,是一句萦绕心头念出来微微颤抖的话。两年前,刚走进武大的我心里期盼又忐忑,但由于基础和其他同学相比实在差距太大,我开始失落,甚至怀疑是否应该读研。姜老师对我们很温和,让我们研一认真上课看论文,同时想好该研究哪一方向,以后要做什么。那时可能大家都抱着一颗好好做学术的心学习,我却一直看论文不在状态,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师兄师姐们问我研究方向是什么,我也总答不上来。我那时候想既然不知道做什么,多听多看总是对的,就经常和同学去听各种讲座和会议,了解前沿的知识,也经常问师兄师姐各种“白痴”问题,研一就在这样的时光里溜走了。

汗水终将浇灌出花朵

研二开始慢慢接触到导师的项目,最开始陈渠森师兄给我分配的任务是负责国家创新专项项目申报的答辩PPT里一节,我以前做的PPT都是些小打小闹,从没接触过这么正式的答辩PPT。按照自己粗浅的理解做了初稿,师兄看后给了很多修改意见,周星宇同学因为先跟着师兄“干活儿”,已经比我有经验,也跟我讨论该怎么改。改出的第二版和第一版天差地别,还是不够好,我们四个人做出来的几部分合起来过了一遍,发现的问题就更多了,又继续修改。接下来我们保持着每天改一稿的频率,一起改了四遍,才请老师过来看。姜老师和叶老师的立意和眼光都更高,看问题的角度也是我们所不能比拟的,又提出一些意见,我们又重复了三遍修改、找问题提意见、再修改的流程。一个PPT改了8遍才定稿,是我以前从来想不到的,那次项目最后其实也很遗憾地没能申报上。我有些伤心,感觉白白付出了努力,师兄安慰我说,就算项目没能申报上很可惜,但我们几个师弟师妹学到了东西,得到了锻炼,也是很大的收获。

之后跟着做了好几次申报、答辩还有讲课的PPT,慢慢自己能独立做一个完整的PPT,然后看一遍、思索、修改,不会的就请教师兄,拿不准的就多方查阅资料、校对确认,到后来被姜老师“钦点”做PPT写材料。我收获最大的或许不是学术知识,而是眼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做事情耐心与严谨的态度,这对我做学术研究也提供了启发。

科研没有捷径

陈渠森师兄曾对我说过一句话--“科研没有捷径”,对我影响至深。之前一直对资格论文没有太大感觉,喜欢做研会的事儿,也有时跟着师兄师姐们做事情,不知哪一天,惊觉自己论文必须抓紧时间才能完成。那时我于科研一块还在门外摸索,听了讲座但没有把知识串起来,似懂非懂,看了论文也不懂具体做法,做实验不知道从何下手。指导我的席瑞杰师兄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交流,他也在发文章的关键时期,但茫然的我也只能厚着脸皮,向师兄问方法要点子。得到指导后开始啃书,也每天找其他师兄和大神同学请教。最开始遇到的问题都很简单,但没有肯定的答复总会卡在某个地方,只能反复问。问到后来自己都有些不大好意思,他们还能很耐心地解答,不可谓不触动。也是那时候真切体会到师兄的话,科研之路,没有捷径可走,严谨认真才是应有的态度。

经过三个多月的磋磨学习,写代码,改代码,和师兄和同学讨论,调整实验,斟酌字句,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大松一口气,以为接下来总是容易多了。然而,在刘前同学帮我做了第一遍修改后,看到整篇文章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批注,我既感谢他的认真批改又内心很绝望。我又花了几天时间琢磨实验,规范和淬炼语言,再请他批改一次,还是有很多问题,又再修改。请陈渠森师兄、席瑞杰师兄和陈华师兄都帮忙看过,反复地找问题、修改、找问题、修改,至少五次才终于定稿投出去。经过忐忑地等待,幸好没过多久查到论文被录用,整个人欣喜若狂,终于可以安心准备求职的事。

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我的求职过程多纠结,一直没想好要走哪条路。8月开始像没头苍蝇般把互联网、专业类、管培类、辅导员、事业单位都了解了一下,9月开始各类宣传铺天盖地,我奔波于各大宣讲会,简历打了一份又一份,不时参加个笔试面试,每天感觉忙的要死,但多次下来却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也收到了几家公司的offer,认真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放弃。10月终于开始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做了我现在的选择—选调生,我认为最符合我的人生规划、最能施展个人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某天碰巧遇到张爱武老师,她对我说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我一直感觉自己很幸运,身边一直有支持我的父母师长和朋友,虽然复习很苦,无形的压力很大,但我相信木锯绳断水滴石穿,我终将摘取甜美的果实。

可能因为刚过找工作的阶段,这段时间我不时地思考人生。我总想,什么样的人生才能够称之为有趣丰富呢,那一定不是只囿于一件事的人生。行走在路上,需要不断尝试,享受奋斗的过程,并期待努力后能收获圆满的结局。无论如何,我相信我现在走的每一步,都在为将来铺路。我过着独一无二的人生,无怨无悔。

金通尹奖学金简介:金通尹(1891年-1964年),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创始人之一,国家一级教授,我国知名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2017年,金通尹先生亲属出资80万元人民币设立金通尹奖学金基金。金通尹奖学金以“品学兼优、以德为先”为导向,用于奖励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含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印刷与包装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等7个单位)全日制在籍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