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星湖大讲坛第十六期:关鸿亮教授分享“光场成像系统及应用实践”

2024-04-06
  • 阅读:

2024年4月3日下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关鸿亮做客星湖大讲坛第十六期,为来自线上线下多个平台的听众们分享了学术前沿报告:光场成像系统及应用实践。

光场成像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视觉技术,正在不断推动着现代视觉应用的发展。本次报告深入探讨了光场成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包括光场的概念、光场数据的获取、光场相机的核心部件、记录光场以及渲染光场的方法。关教授通过对比不同的检校方法,介绍了重聚焦和全聚焦算法的特点,并在光场数据深度估计方面介绍了多种深度计算方法,展示了光场相机在实时深度估计方面的优势与效果。


此外,关教授还分享了自己丰富的产学研合作经验。关教授团队曾和天津大学纳米所、矿场等多家单位合作,洞察行业需求,助推光学相机市场蓬勃发展。在讲座结尾,关教授结合虚拟现实、矿车驾驶、工业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展望了光场成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报告结束后,关教授和听众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互动。主持人郑先伟副教授,从现场和直播间提问区的众多问题中精选了2个问题,请关教授进行解答。关教授细致入微的回答,令大家受益匪浅。

精选问题:

1.关教授您好,我对您刚才提到的光场成像技术和深度估计的实时性很感兴趣。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项技术在计算量和效率方面的表现?

答:这项光场成像技术在深度估计方面确实表现出色。我们采用先有深度再成像的方式,利用光场信息的特性,使得匹配过程的计算量达到微秒级别。通过局部或半局部的匹配策略,我们实现了高效的影像匹配,每秒可达十四至十五帧的实时性。这意味着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卡顿,大大提高了深度估计的实用性和效率。

2.关教授您好,光场成像的数据非常好用,请问同学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获得相关数据来做一些科研的实验?

答:不同数据集针对性不同,比如说针对遮挡、深度、不同场景的数据集都不同,数据集的建设已经列入我们团队的目标中。在这方面,实验室的杨必胜主任也发布了很好的雷达数据集,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把我们这些在硬件方面的先行工作,通过搭建公开可用的光场数据集方式,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中。

 

 

通讯员:Geoscience Café周雯

审核:郑先伟、石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