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陈攀杰 摄影:梁福逊
孙玉国:创业是一种人生态度
2002年,创立国内首个导航电子地图专业公司——四维图新,第一份商业化、覆盖全国的导航电子地图投放中国市场;2006年,将导航地图全面应用在汽车、手机、互联网上;2009年,全国地理信息产业高峰论坛在京举办,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听取了孙玉国关于公司发展情况和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业务的报告;2010年5月18日,成为中国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导航地图公司。
从1993年博士毕业到现在,孙玉国用13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电子导航产业的从无到有,并站在了潮头。报告中,他讲述了自己20余年来的创业历程。
他讲述道,1993年从武大毕业后,满怀希望去企业大展拳脚,却发现当时的人们对测绘行业知之甚少,更不可能被大众认可和应用。后来他受到日本车里放的地图的启发,想把地图和汽车行业融合,发展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当时的中国经济还不发达,汽车在中国还不是很普遍,民用导航电子导航地图行业还是一片空白,市场、技术、产品、政策和知识产权等都是零。孙玉国的创意得到周围的人的质疑。面对质疑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团队潜心进行中国导航电子地图技术和商业化的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懈坚持和努力下,排除了种种困难,孙玉国带领着团队最后在丰田汽车上实现了首部导航电子地图,并开创了四维图新公司。在孙玉国的带领下,首创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导航电子地图规模化、网络化生产技术体系,成为我国卫星导航电子地图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标志着制约我国导航产业发展的导航电子地图“瓶颈”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孙玉国的思路也在不断发展,公司领域从汽车到手机再到互联网。目前,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堵车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孙玉国抢占先机,指明了动态交通信息研究的方向,使四维图新成为中国第一家支持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的地图产业公司。
随着3G/4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车联网市场正从概念走向应用,汽车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孙玉国发现时机,在中国率先布局车联网,致力于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孙玉国定位自己的公司始终站在技术的风口上,面对这现在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产品,与大数据、互联网相融合,发展电子地图、车联网和位置服务生态圈,与时俱进,不断推新。
在报告的后半部分,孙玉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理念。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领导者,每个团队的成员都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在创业团队里找准自己的角色。其次,要真正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要有一定的实干经历,了解行业的需求,抓住行业里的机会,才能有所发展。最后,要认识到创业的过程是痛苦的,对接下来要面对的挫折与失败做好准备,能够勇敢面对。而且,要找准自己创业的支点,爱好、情绪、朋友、恩人、情感以及自身的责任,都可以成为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支撑自己一路走到最后。
“变革和发展中的中国有着无限的机遇,我们这一代人要有创新、创造的能力,摆正自己的价值观,做有创新、有创造力的行业,要积极应对挑战,一步一个台阶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在报告最后,孙玉国劝勉学弟学妹。
吴华意:GIS研究的未来与挑战
吴华意从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的角度,畅谈GIS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吴华意结合自己的学术成长历程,讲述了GIS的发展过程,指出自己的发展与GIS的发展紧密相连。60年代到80年代处于GIS的提出阶段,此时的吴华意也慢慢了解到GIS的知识。90年代GIS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吴华意毕业后到了湖北大学地理系工作,研究区域规划,逐渐和GIS行业结合在一起,和GIS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华意指出,不同时代,对GIS未来的定义也不相同。在80年代,GIS的未来是实现自动化的地图。在2000年,基于GIS中数据多而分析少,只有二维没有多维的现状,提出GIS的未来是实现空间分析为主数据为辅,GIS数据的建模,4D交互等。在2010年,GIS的未来是实现互联的GIS。
吴华意指出,GIS过去是从独立、分散的各种行业系统转化到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未来的GIS应该是智慧的GIS,它具有实时感知,泛在互联,深度融合和智慧服务等特征。泛在是无处不在的GIS,实时是无时不在的GIS,时空大数据是无所不包的GIS,云计算是无所不能的GIS,一切皆服务,无微不至的GIS。
他指出,面对GIS的未来,我们同时面临很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思维模式的转换。第一,要从模型分析的思维转换为数据计算的思维,从现有的大数据中挖掘信息,提供决策支持。第二,要从过去空间数字化的静态的空间信息转化为加入时间维的动态的实时人地信息思维模式,把人、时间、位置紧密结合起来。第三,从要过去离线的GIS工具转化到依靠云计算和计算机网络的在线服务的思维模式。
“总体来说,GIS在理论、技术、系统和服务上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吴华意认为,理论上要研究泛在和实时条件下的新地理信息科学,在技术上要以地理信息融合与协同为特征,在系统的开发上要以开放和交互为目的,在服务上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服务以及知识化的服务。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思考:如何在泛在和实时的条件下,再认识时间、空间和人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建模,变成GIS中的一部分;在技术上如何解决地理时空大数据的问题,怎样管理、组织、分析、模拟、建模;如何满足大数据时代空间认知的需求,研究新
吴华意指出,在新的挑战下,我们也提出了GIS研究的前沿课程。理论上有泛在和实时条件下新地理信息科学,主要包括:全球时空信息的超时空建模和表达、泛在和实时条件下空间结构的再造、大数据驱动的地理信息和知识、新条件下地理及其相关要素的研究、地理环境的语义表达、网络地理智能等。在技术上,可以研究时空的大数据,包括数据的组织、集成管理和综合分析;研究协同的地理建模技术,由过去的计算机程序和模块集成变为面向地理学应用或是时空应用的地理建模环境等。在GIS系统方面,前沿包括新的时空GIS系统的研发,由以静态、动态数据的导入、输入、存储管理为核心转变为以实时动态数据的接入、管理、分析和服务为核心,提供快速地理数据服务;研究分析型的地理信息系统;高复杂度的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等。在服务方面,有全球、区域地理环境动态监测服务;感知、互联全球化、一体化的服务;互联条件下的协同服务等。
吴华意从自己对GIS的未来的认知提出,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GIS面临的挑战,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