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Science Café】融人文情怀于科技工作

2019-01-02
  • 阅读:

近日,一幅名为“AI艺术珈”的武大深秋图荣登Science武大校庆特刊封面,这幅图片用色大胆、笔触浓烈,令人惊讶,而合作完成这幅作品的实际上是三位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和学生。他们用艺术点亮AI,使人文与科技的融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在GeoScience Café第216期学术交流活动中,彭敏老师,姚佳鑫,赵望宇三位创作者讲述了这幅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同寻常的经历,以及结合他们学科背景所带来的思考。同时,本期报告特邀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霄鹍老师一起讲述了“AI艺术珈”背后的故事。

文字:董佳丹、龚婧 摄影:杨婧如 摄像:卢祥晨、董佳丹

>>>人物名片

李霄鹍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

彭敏,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委员会委员、智能金融组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协会和ACM协会会员。武汉“3551光谷人才”。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协会会员,湖北省高校摄影学会理事,武汉大学摄影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摄影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社会计算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Springer英文学术著作2部、中文学术著作1部,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

姚佳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2014级本科生,市场营销系2018级硕士生。北大新媒体原创作者,百度广告创意部(原副总裁团队)实习生,武汉大学ShARE咨询团队联合创始人,武汉大学华为财经俱乐部执行主席。目前研究方向为大数据营销,专注于结合市场营销与测绘遥感等专业特色的跨学科研究;同时担任武汉跃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CEO,带领团队开发出一款高校精英学子知识共享的轻咨询平台——小咖轻询(可在小程序中搜索),聚集百位校园精英,解决同学们在求学过程中无人指导和帮助的问题。

赵望宇,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级硕士,师从李必军教授,参与无人驾驶环境感知研究。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与科研竞赛,熟悉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相关技术,现自主创业,领域为互联网咨询服务,负责产品设计与开发。曾获武汉大学“芙蓉学子”、“雷军”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本科毕业生、优秀研究生新生等荣誉,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发出小途测绘机器人并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竞赛等多项国家级一等奖。

>>>报告现场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以虚拟的网络系统或实体现身的AI机器人们,一边宣告着“未来已来”,一边愈来愈深且广地改写着我们的现在时。11月2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以Celebrating 125 Years of Academic Excellence: Wuhan University(1893–2018)为题,在线推出武大125周年校庆特刊,一幅名为“AI艺术珈”的武大深秋图荣登特刊封面,这幅画使用的照片由彭敏老师拍摄,设计者为姚佳鑫和赵望宇两位同学,而让它登上特刊的背后策划组织者就是来自校党委宣传部的李霄鹍老师。

宣传武汉大学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情怀

李霄鹍老师通过三组照片让大家了解到特刊封面“AI艺术珈”是如何历时三年的准备时间才登上Science特刊封面的。

第一组照片是2016年武汉大学123周年之际,由学校宣传部设计刊登于QS特刊上的一期广告,创作目的也是宣传武汉大学科学与人文兼容并包的根基与情怀。这期人物选择了武汉大学最有代表性的两位科学家和哲学家——李德仁先生、刘纲纪先生。

李霄鹍老师展示的第一组照片

第二组照片是《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7日刊登了向全国高校征集的一张校园图,这次征集最终选择的作品是彭敏教授拍摄的秋日武大校园,这张校园图也是这次Science特刊封面的原型图。《中国教育报》的编辑还特地为这幅图配了一小段散文诗样的文字,“秋光”——蕴藏着秋日蓬勃的生命之光;右边展示的则是这次武大校庆特刊封面。今年年初,学校宣传部策划借校庆之机,在Science上推出一个特刊,特刊的眼睛自然就是封面。为此,宣传部一直在琢磨,如何让武大在这次在国际舞台亮相之际给大家留下足够鲜明的印象,让大家还未打开这本书就有一种强烈的冲击感。一个偶然的机缘,宣传部收到了姚佳鑫和赵望宇合作的一组作品投稿,其中就有“AI艺术珈”,这幅作品将人工智能与绘画艺术结合,非常切合宣传部想表达的主题。当时宣传部就决定不仅要把这张画用在封面上,而且要为它写一段封面故事。之后,宣传部在进行策划、执行和封面图的选择、致词时,便将“融合科学创新和人文艺术”这一两年前就有的主题贯穿全刊。不过这次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然。

李霄鹍老师展示的第二组照片

李霄鹍老师表示,对比两组图片中的广告,从视觉效果、广告本身的创意、以及背后解读的丰富程度等方面,后者无疑是进步的,这种进步正是由武汉大学这种人文与科技综合的学科优势所孕育出来的。

第三组照片左边展示的是校长窦贤康院士在武大125周年校庆特刊发表的署名文章,提到“用人文思索与科学创新加盟未来世界,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使命与追求”,右边则为前面提到的封面故事,介绍了这张封面的作者信息,创作运用的技术以及蕴含着的对武大的祝福。

李霄鹍老师展示的第三组照片

最后,李霄鹍老师表示,希望大家在艰苦的科研之余,更主动去感受严谨的科学之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宣传部日后也会在各类工作中继续捕捉类似的奇思妙想,借用宣传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武大校园充盈的艺术气息。

寓人文情怀于科技工作

作为这幅作品的拍摄者,彭敏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了拍摄时的小插曲。由于航拍像素过低,以及为了避免拍摄出来的照片上,万林博物馆显得喧宾夺主,所以彭敏老师当时就趴在正在施工的新图书馆楼顶边缘拍了这张照片,使得在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景色中,万林博物馆并不显得突兀,反而与主体形成了巧妙的斜对角结构。同时,将观景台的几个人纳入图景之中,也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灵动。

关于摄影,彭敏老师还提到了她的一些拍摄心得,例如,摄影是表达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拍摄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这幅作品就是独一无二的,想法有时体现在前期取景,有时也出现在后期处理上。

除了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教授,并且爱好摄影之外,彭敏老师还爱好诗词创作,并将这种爱好与其所做的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科研工作相结合,例如,诗歌自动生成APP、歌曲文案自动生成系统、艺术类知识图谱等就是在这种结合下的成果。句子边界检测、多意图识别系统、多轮对话、机器阅读理解、机器智能问答系统、情感分析等也是彭老师在做的研究。

“依山傍水的武汉大学孕育的学子,有山一样坚毅伟岸的胸怀,有水一样深邃灵动的品性。”这是武汉大学83年校友童朝晖的一句话,彭老师最后借由这句话总结了此次分享,并将这句话送给了在座的观众。

在科技与人文之间,一名商科学生的奇妙生活

姚佳鑫说自己是一名典型又不典型的商科生,在这次分享中,她围绕自己本科至读研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她对于科技与人文的见解。

在大学期间,姚佳鑫大三就完成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自学了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课程。作为商科学生,她想通过学习地理科学相关的一些数据分析和计算方法,来更好地辅助自己专业所学的大数据营销方向,因此,除经济管理学院外,姚佳鑫最常去的则是测绘与遥感院系。

姚佳鑫说自己不想循规蹈矩地生活,于是她在大二时期就跟通用电气集团的原亚洲区的税务总监做国际税法的研究;在大三期间,她加入百度广告创意部做广告创意相关的研究,同时也开始做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当她完成社会学课程后,因为好奇学术和社会的结合现象,加入了北大新媒体团队,用学术的观点去解释社会的现实,通过每两周产出一篇原创的文章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在大四期间,她和自己的团队在武汉组建了一支和世界知名高校合作的社团,借助其他高校的培训方法拓展客户资源,给一些跨国企业或者是初创公司做咨询。

有了社会学基础,并受到地理科学相关学科的启蒙,她变得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更想去追求自己热爱的各种领域。尽管她曾经尝试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她一直在寻找的是一个支点、一个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最后她发现创业就是这样一个支点。因为在她看来创业无边界,它更加符合自己所设想的不给人生设限的状态。在读研阶段她便着手做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小咖轻询,这个项目本着知识共享与传播的目的,将精英学子聚集起来,让他们把经验、见解、观点分享给更多需要或感兴趣的人。

在创业的过程中,她走过一些弯路,但也因此接触到了许多新鲜事物,她表示自己非常热爱这样的生活。最后,姚佳鑫展示了她在大一时写下的一首诗,即使现在她走上了创业这条路,在做一些有挑战性的科研,但她认为自己一直以来都保有一颗初心,与当年那个画画、读书、不受世俗干扰的小女孩一样,那就是不忘人文。

在高压中前行,创业教给我的三个道理

作为一名研究无人驾驶的理工科学生,赵望宇有着一段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经历——大学期间在一支摇滚乐队(破孔乐队)担任了四年的吉他手。他从小学吉他,高中开始玩乐队,并在大学登上过光谷的舞台。这样一段经历使得他在追逐自己理想的路途中,也始终带着这份饱含热爱的激情。

而创业则让他学会了在保有激情的同时,更要踏实、坚持、持续学习。

创业之初,团队没有公司,他就自己去跑注册、定税额,没有技术人员,他就从身边的朋友、同学中逐个私聊,邀请他们加入,没有产品经理,他就自己画原型、做界面、进行测试,在最初阶段,熬夜工作到四五点是常事。赵望宇认为自己之前并没有完全领会为了一个终极目标而拼命奋斗的意义,但在创业路上,做不完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事务、越来越大的团队规模,加上很多任务都要精细化,这让他才真切体会到,为了一个终极的目标,不论多么艰难,都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的精神有多么可贵,脚踏实地认真完成每一件琐事是多么难得。

创业教给他的第二件事便是拥抱不确定性,脱离舒适区。不确定性带来的是焦虑,人为什么会焦虑,除了人类生物进化遗传,另一个原因就是从小到大的标准化教育方式,让人不敢突破,不敢违背标准化的答案,而创业本来就是一件没有固定答案的事情,这样一件充满着太多不确定的事情给人带来了成倍的高压与焦虑。赵望宇从这种焦虑和迷茫中走出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积极应对,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比如他不懂市场、不懂传播和营销,那就去学习,并且与技术结合,后来他发现通过改变自己,很多困难都被克服,也找到了一些窍门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永远保持谦逊、持续学习是他想分享的第三个要点。赵望宇自嘲他也经历过一段比较膨胀的时期,但是创业之后,他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与市场打交道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有些想法还比较稚嫩,通过与前辈们交流沟通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沉淀与历练,也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同时保持谦逊,向优秀的人靠拢和学习,才能看得更远,进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关于如何成功,赵望宇分享了自己看过的一段话:成功有五大要素,版本一是叫做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个人努力,菩萨保佑;版本二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他觉得其实这段话既尴尬又现实,有的人看了以后还会苦笑两声,在他看来,如果只以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来定义成功是不准确的,成功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赵望宇以自己很喜欢的一句歌词作结:向前跑 ,迎接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经历磨难怎能感到。

>>>互动交流

观众A:我想问一下彭教授关于您刚才提到的租用GPU问题?

彭敏:我们之前开发小爱同学产品用的是小米和人工智能语音平台上面的,但是发现又慢又贵,现在准备租用阿里云,价格虽然差不多,但是响应比较商业化。而且阿里云看内存,普通的GPU租个8G内存不算很贵,但是项目需要租32G租4个节点,3整年需要16万。

观众B:我也想问一下彭老师对于在切换兴趣和科研之间的这样状态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因为我一般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无法静下心来。

彭敏:我觉得还是看个人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原则。时间是一个海绵,看你用在哪里,如果说你朋友圈对你很重要你可以花时间,但调整能力是作为武大学生必备的。换句话说就是你做每件事,尤其是在这么珍贵的三年的硕士期间是要非常高效分配你的时间。比如说像我确实是花了很多时间在摄影上。但我希望我的生活是这两个东西都可以做得很好,而且我一定要是在工作上尽了全力的情况下,再去做自己特别爱做的事情。并且科研是我的职业,不是我的负担,基于这个原则,剩下时间我基本上都会留给摄影。所以说我们的时间还是要自己有目的地去控制。

观众B:老师刚刚提到您也是转的计算机,而我现在是大四,以后可能会转成做大数据。请问老师是在本科期间就已经涉及到大量计算机基础课,还是说老师在当时刚开始读研做科研的时候会有强大的压力呢?

彭敏:转专业肯定会需要比科班的更努力,但是可以扬长避短,比如说在组里我的物理好,才可以做理论研究较多的,比如算法,对于纵向搞研究的我来说很感兴趣,然而对于系统化的方面我会和别人合作,我们团队现在这个方面已经配合得很不错了,所以对于你的大数据方向,需要做理论的时候你可以发挥自己的强项,这样就不会感到很大的压力了。

观众C:我想请问一下赵望宇,你们对于产品价值的理解是什么?

赵望宇:我就借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我认为是感恩,因为当时我也是受到很多学长学姐的启发和经验一步一步达到了现在这个状态,而现在很多学弟学妹没有办法享受到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我希望可以为他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也可以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得到我曾经得到过的启发。

主持人致开场白

李霄鹍作精彩报告

彭敏作精彩报告

姚佳鑫作精彩报告

赵望宇作精彩报告

观众提问

姚佳鑫(左二)、赵望宇(左三)、彭敏(右四)与GeoScience Café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GeoScience Café以“谈笑间成就梦想”为目标,于每周五晚7:00在实验室四楼休闲厅,邀请1-4位嘉宾,为大家带来学术报告或经验分享。报告内容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导航与定位服务等研究方向,听众可在报告结束后向嘉宾提问、与嘉宾交流探讨,同时每学期还会举办2期人文类讲座和2场导师信息分享会。每期报告会根据嘉宾意愿在B站开设直播,使不能来到现场的听众同步参与。报告PPT和视频会在征得嘉宾同意的情况下在qq群和B站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