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4-05
陈驰陈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与博士均在武汉大学完成,专业领域为摄影测量与遥感。2016年,陈驰在武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8-2022年期间受聘为特聘副研究员。现为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面向自主测绘的重大需求,陈驰副教授聚焦无人自主测绘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地下空间无人集群协同自主探索与3D感知定位制图”...
30
2024-04
2024年4月17日下午4时,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心怀学以报国,肩负创新重任”研究生跨学科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数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刘润泽主持,实验室与数学院共40余名党员代表参加。本次活动邀请到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成员何善平、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生黄晶、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李杰潘做主题分享,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共同探讨基础学科研究助力交叉学科的发展。...
近日,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高水平期刊《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IF=6.0),在线发表我室梁欣廉教授课题组(多源支持感知与认知课题组)研究成果。论文题为“ForestSemantic: a dataset for semantic learning of forest from close-range sensing”。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科学、合理地进行森林经营管理对碳达峰、碳中和意义深远。树木结构特征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调节气候、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月24日,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2024年“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大会科普文创论坛的承办单位,开展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系列科普及科学家精神宣传活动。包括阿塞拜疆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巴迪尔汉诺夫·杜奈(Badirkhanov Dunay)、航天科技教育相关中学校长等在内的700多中外嘉宾来到基地,感受测绘遥感科学家风采。...
28
近日,人工智能领域重要期刊Information Fusion(《信息融合》,影响因子:18.6)刊登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志祥教授团队关于脑电与遥感跨模态结合的多尺度海洋目标识别网络的最新成果。论文题为“SK-MMFMNet: A Multi-dimensional Fusion Network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EEG signals for Multi-scale Marine Target Recognition”(面向多尺度海洋目标识别的遥感影像与脑电EEG信号多维融合网络,108(2024)...
26
25
23
4月22日上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党委书记秦后国作动员部署,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教育部党组《关于在直属高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及《武汉大学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精神。实验室党政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含离退休)参加会议。秦后国首先通报了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编印的学校2023年处理的执纪问责案例,...
(通讯员:朱宁宁,姚远)2024年4月22日,由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共建的湖北省自然资源武汉碳计量中心(以下简称“碳计量中心”)正式揭牌,这是我国成立的首个自然资源行业碳计量中心。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必胜教授参与了当天的揭牌仪式,并作《星空地协同的森林碳汇估算》特邀报告,针对遥感技术在森林植被碳计量中的瓶颈,基于遥感具有宏观、综合、动态、快速、可重复等特点,我室以“森林样地碳储量-...
20
2024年4月15日下午,武昌区区长范礼奎、副区长陈露露一行来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德友会见来宾,双方就政产学研合作事宜进行洽谈,实验室党委书记秦后国主持活动。范礼奎一行首先在星湖楼展厅参观了解实验室发展历程以及珞珈系列卫星、室内定位、测绘机器人等最新成果。 座谈会座谈会上,武昌区科经局局长葛磊介绍了武昌区及北斗产业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小洪山科创城、珞珈山创新港、...
14
(通讯员:关琳)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立项名单,我室博士生郭昊南申报项目“语言驱动的‘一站式’遥感智能解译大模型研究”成功获批立项,指导老师为张良培教授、杜博教授、武辰教授和苏鑫副教授。获批项目资助经费为30万元每项。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保亮院士与参加项目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合影博士生郭昊南郭昊南的研究方向为先验知识引导的AI遥感智能解译。...
10
近日,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高水平期刊《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IF=6.0),在线发表我室邵振峰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论文题为“Global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COVID-19 restrictions”,博士生党超亚为第一作者,邵振峰教授为通讯作者。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需求的科技前沿,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准确评估及影响机制研究成为热点。植被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基础和关键驱动力,是减缓大气CO2升高最为经济可行和环境友好的途径。...
06
2024年4月3日下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关鸿亮做客星湖大讲坛第十六期,为来自线上线下多个平台的听众们分享了学术前沿报告:光场成像系统及应用实践。光场成像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视觉技术,正在不断推动着现代视觉应用的发展。本次报告深入探讨了光场成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包括光场的概念、光场数据的获取、光场相机的核心部件、记录光场以及渲染光场的方法。关教授通过对比不同的检校方法,介绍了重聚焦和全聚焦算法的特点,...